近年來,劇集中的穿越元素不斷涌現并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。這類作品角色以某種超自然的方式穿越至另一個時空,建構現實時空與虛擬時空的邏輯聯(lián)系,在一次次想象性的時空重構中完成人物情感的抒發(fā)。
日前,東方衛(wèi)視推出《未來中國》AI季――國內首檔人工智能應用科學競演類節(jié)目。節(jié)目將前沿人工智能技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,不僅展現了當代中國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成果,也引發(fā)了人們對人機共生、科技倫理等深刻議題的思考與討論。
改編自獲公安部“金盾”文學一等獎同名小說的電視劇《駐站》近日開播,該劇講述了我國三線城市鐵路公安民警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。平凡,是說這些民警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,不以口號掛嘴邊,也很食人間煙火,如當下的我們一樣,面對著工作、家庭、子女、老人等等問題;而不平凡,是因為他們必須忍受寂寞、孤獨,長期駐守在鐵路線上偏遠的小車站里。
歲末年初,各類盤點層出不窮,電影市場也不例外。據國家電影局數據,我國2024年電影總票房達425.02億元,觀影總人次為10.1億,交上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收官答卷。
近年來,在線視頻平臺自制大量懸疑網劇,獲得了口碑、流量和獎項等不俗成績。與此同時,更多優(yōu)秀國產懸疑題材網劇正在逐漸突破,不再是“按照觀眾熟知的既有形態(tài)和一整套較為固定的模式來攝制、欣賞的影片”,形成了全新的敘事形態(tài)和敘事規(guī)則,在類型探索上,將懸疑網劇的制作與傳播推向新階段。
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”,這是只屬少年的青春頑強;即便離開家鄉(xiāng)、不再舞獅,那也一樣是“雄獅少年”!近日,動畫電影《雄獅少年2》登陸熒幕,以豐富獨特的故事和激動人心的畫面迅速征服了不少觀眾的心。作為前作續(xù)篇,《雄獅少年2》仍然以男青年阿娟作為主角,影片主題則從中國傳統(tǒng)舞獅走向武術,講述他從廣東走向上海為父攢錢求醫(yī),在機緣巧合下代表沒落傳統(tǒng)武術拳館參加格斗比賽的故事。
備受矚目的探案劇《獵罪圖鑒2》正在熱播。演員陣容保持了上一部的原班人馬,讓觀眾依舊可以感受到原作“雙男主”帶來的獨特觀感。
當前,正在央視八套首播、愛奇藝同步播出的《我是刑警》,以現實主義敘事手法,類紀實拍攝風格,再現了16萬一線刑警的真實工作與生活。 該劇在講述三代刑警薪火相傳的精神傳承同時,也展現了35年來我國刑偵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。
年末隆冬,一部七年前的國產高分劇集《白夜追兇》迎來了其續(xù)作《白夜破曉》。代表“白”與“夜”的關宏峰、關宏宇(潘粵明飾)兩兄弟、外表粗獷內心細膩的周巡(王龍正飾)、聰明果敢卻略帶青澀的周舒桐(梁緣飾),一張張昔日熟悉的面孔再次回到了觀眾的面前,讓人不覺感嘆時光荏苒。
在當代都市職場劇中,極力表現當下職場生態(tài)的作品并不多見,喜劇形式的職場劇更加稀少,《不討好的勇氣》就是兼具職場屬性和喜劇屬性的當代職場劇佳作。 該劇以直面當下的現實性立場和以重返成長為主題,不僅贏得了大量年輕觀眾的青睞,還以極具個性與態(tài)度的人文關懷傳遞出積極的職場正能量。
電視劇《宿敵》監(jiān)制刁亦男和導演奇道以一種“成熟姿態(tài)”顯現出中國“諜戰(zhàn)劇”的野心,劇集采用雙線敘事的形式,講述了新老兩代國安人對國家安全的不懈堅守,成功引領了“諜戰(zhàn)劇”的華麗轉身。播出以來收視率便突破,并取得口碑,這足以說明《宿敵》在諜戰(zhàn)題材上的一些新嘗試是非常成功的。
近日,年代生活情感劇《小巷人家》在湖南衛(wèi)視、芒果TV熱播。該劇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(qū)一條小巷里莊家、林家兩個家庭的故事。
近年來,隨著影視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我國舞劇、戲劇的影視化創(chuàng)作頻繁出圈,如3D舞臺藝術電影《白毛女》、舞劇電影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、舞臺紀錄片越劇《新龍門客?!返?,引發(fā)了舞蹈、戲劇、電影等多領域藝術家的關注。影像不僅成為一種參與舞臺藝術編創(chuàng)行為的創(chuàng)作性獨特觀察,而且還通過影視化的手段拓展了舞臺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渠道,為觀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。
近日,由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策劃的《文明中國說》系列視頻節(jié)目播出,節(jié)目以漢字、戰(zhàn)國棘輪、豫劇、漢服、茶五個文化符號為載體,從“河南例證”、“河南基因”出發(fā),以全國視野,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。以“小切口”講述“大主題”,結合現代創(chuàng)新視聽技術,引領觀眾走進一段跨越古今、融匯傳承與創(chuàng)新的文化之旅。
近日,電視劇《山花爛漫時》在央視一套熱播。該劇以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張桂梅為原型,講述其堅定創(chuàng)辦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高,用心血和汗水為山區(qū)教育事業(yè)譜寫新篇的故事。
2022年,對演藝行業(yè)和所有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來說是不尋常的年份。面對反復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對劇場院團帶來的沖擊,眾多文藝單位進行了多層次、多業(yè)態(tài)的新探索,為行業(yè)提質增效、轉型發(fā)展積蓄著篤定前行的力量。
2022年即將落幕,回顧今年網絡劇市場,佳作頻出、驚喜不斷。從1月循環(huán)“引爆”熱搜的《開端》到今年下半年熱度 “黑馬”《卿卿日?!罚鄠€題材類型表現亮眼,更有一批臺網雙播的劇如《大山的女兒》《天下長河》《風吹半夏》等,熱度不俗,豆瓣評分均過8分。
回首 2022,文化領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?有人或許會說前不久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,茶文化續(xù)寫新時代中國非遺故事;有人或許會說《只此青綠》《唐宮夜宴》等優(yōu)秀作品廣受好評,讓歷史文化與廣大觀眾“撞了個滿懷”;有人或許會說北京冬奧盛會從會徽、吉祥物的形象到場館、服裝的設計,滿含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之美,“文化味兒”托舉“冬奧范兒”……重大事件不斷,熱門話題出圈,這一年,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被充分挖掘,文化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不斷涌現、活力滿滿。 燦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現象,折射出我國文化事業(yè)的高質量發(fā)展。
近日,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(fā)實施《進一步豐富電視大屏內容 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的若干舉措》(以下簡稱《若干舉措》),被業(yè)內視為突破之舉?!度舾膳e措》涉及劇集長度、季播間隔、審查效率、網臺聯(lián)動、內容引進等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旨在全面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精品創(chuàng)作傳播。
微短劇江湖,迎來健康繁榮發(fā)展新契機。近日,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(fā)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(chuàng)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。
《甄嬛傳》變身“槍戰(zhàn)片”,貴妃舉槍掃射;《紅樓夢》改成“武打戲”,林妹妹“倒拔垂楊柳”;《西游記》有了現代情節(jié),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……一段時間以來,AI“魔改”短視頻風靡,有部分網友覺得幽默有趣,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于荒謬。 針對此類現象,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出手整治,發(fā)布《管理提示(AI魔改)》(以下簡稱《提示》),指出“這些視頻為博流量,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,沖擊傳統(tǒng)文化認知,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,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”。
微短劇火了,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?答案是霸總。據媒體報道,在對2024年火爆市場的5000多部短劇劇名進行分析時,發(fā)現“總裁”一詞出現頻次最高,足足有216次,與之相關的“夫人”也出現了148次。
長時間占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,“霸占”最佳拍攝位置;粗暴拖拽露營車、三腳架等裝備,罔顧御花園等地精心維護的傳統(tǒng)油灰嵌石子路;在展廳內進行自媒體直播,大聲喧嘩、閃光燈直閃……一直以來,一些不文明的參觀行為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,也增加了故宮的日常運維工作的難度。 6月15日,故宮博物院發(fā)布《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》及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》,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說“不”。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