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勝高:違法安排加班必須付出足夠“成本”

文/桑勝高
2月2日,全國總工會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。全國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一些企業(yè)安排勞動者每日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,很少有正常的休息日。(2月3日《工人日報》)
事實上,近年來媒體爆出的一些企業(yè)因長時間安排勞動者加班,導致勞動者過勞死和自殺的事件不在少數。盡管相關職能部門和機構對于遏制這一現象進行了不懈努力,但就實際效果來看,卻不盡如人意。一些企業(yè)和用工方安排勞動者長時間加班的違法現象依然存在,有的還相當突出。這讓人們意識到,制止違法安排加班現象,還勞動者應有休息權利,依然任重道遠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勞動法》第四十三條明確規(guī)定:“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(guī)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” 。為什么仍有企業(yè)和用工單位以身試法?在筆者看來,成因千萬條,但“違法成本”過低,是最重要的一條。應看到,一些企業(yè)和用工單位在違法安排辦加班后,由于勞動者缺少相應的維權常識,很少有人對此進行深究;即便有違法安排加班的企業(yè)或用工單位被舉報或發(fā)現,也僅限于被“限期整改”“付夠加班費”等不痛不癢的處理處罰。而這與通過違法安排加班所獲利潤相比,顯得微不足道。
不難想見,違法用工單位顯然是在算透各種經濟賬后,才敢膽大妄為,安排勞動者長時間加班的。在他們眼里,超時用工的“違法成本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這也是為什么一些用工方面對相應法律規(guī)定,以及相關部門的三令五申,依然我行我素的重要原因。
常言道,打蛇要打七寸。對于違法安排加班的企業(yè)和用工單位來說,“違法成本”就是他們的“七寸”。顯然,提高其“違法成本”是有效遏制這一違法現象的必經之路,相關部門和機構務必“盯緊”“盯牢”,“打準”“打狠”。一是應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(yè)及用工單位的巡查力度,對其監(jiān)督形成常態(tài);二是應暢通投訴和舉報渠道,及時發(fā)現和掌握各類違法用工的線索,并及時進行處理;三是應加強對入職勞動者的法治意識教育,引導他們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(wèi)自己的合法權益;四是應加強追責問責,一方面勞動、工會、司法等部門應加強聯(lián)動,形成追責問責合力;另一方面應加大處理處罰力度,一改過去不痛不癢的處理處罰,對造成勞動者身心傷害的,一經職業(yè)及司法鑒定認可,堅決訴諸法律程序,必要的還要追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。
(來源:齊魯網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