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酒店要五星級,坐飛機要頭等艙……當前,一些基層領導干部“當家不怕柴米貴”,職務開支花錢如流水。新華社記者日前在北京、河北、江蘇、安徽等地調研發(fā)現(xiàn),部分領導干部職務消費“揮金如土”。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,有的地市級副職每年職務消費40萬元以上,有的經濟發(fā)達的地市要100萬元以上。
如果拋開成見,職務消費并無原罪。作為國家公職人員履行公職時的公務消費開支是正當?shù)模彩潜匦璧。如今,它之所以被嘲弄、質疑乃至炮轟,在于一些職務消費存在曖昧甚至腐敗空間。這體現(xiàn)在三個方面:一是,超標。住酒店要五星,坐飛機要頭等,座駕要豪車。二是,“揩油”。有的官員私人請客或家人聚會,都拿發(fā)票到單位報銷,甚至連送禮拉選票、跑官要官的花銷也冠以職務消費名號。三是,啥錢都敢花。向有關單位或企業(yè)轉嫁費用,甚至違規(guī)擠占挪用扶貧、支農、救災等款項。如此種種,職務消費自然變得臭名昭著,連本屬正常的公務消費也招致詬責。
在這種語境中,有的地市級副職每年職務消費40萬元以上,有的經濟發(fā)達的地市要100萬元以上,自然顯得突兀而刺眼。職務消費高,行政開支必然大。行政開支大,民生投入就會少。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認為,當前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財政支出過多地用于政府行政管理費用,甚至是三公消費,擠占了民生的支出。
盡管過高的職務消費“吞噬著國家財富,引起群眾不滿”,但從現(xiàn)實反饋看,治理扭曲的職務消費并不容易,主要原因在于,不少官員認為職務消費并未裝進自己的腰包,沒什么大不了的,這當然屬于謬論。公款吃吃喝喝,看似平,嵤拢鋵嵏瘮⌒再|昭然,為害程度尤烈。此外,不少官員,包括監(jiān)督部門的官員自身也擁有職務消費的權力,他們認為職務消費是權力帶來的福利,權力越大福利越多,如此一來,怎么可能下狠心監(jiān)管?有句話說得很清楚,“只吃不帶,上級不怪;只花不拿,紀律不查”,當上級默許、監(jiān)管不查,職務消費自然變形。
治理不當?shù)穆殑障M,并無捷徑可走。公開透明是第一步,否則,必然事倍功半,這方面的教訓不是沒有。比如,為了約束國企負責人以職務消費的名義亂花錢,2009年中辦、國辦頒布《國有企業(yè)領導人員廉潔從業(yè)若干規(guī)定》,對規(guī)范職務消費行為明確提出了8項禁止性規(guī)定,但一些央企的相關人員照樣喝名酒、開豪車……違規(guī)的職務消費并不罕見,一大原因就是相關職務消費并不透明,內部監(jiān)督很難奏效。
應束緊政府的錢袋子,從嚴格預算入手。香港特區(qū)的財政預算案文本,詳細、清晰,堪稱范本,有些部門的開支細到添置座椅,有的部門連更換10只燈泡的支出都被列出來。如果內地的財政預算同樣詳細、清晰,比如三公支出的預算額必須壓縮,如果大手大腳花錢,根本就不批準,政府官員還能有畸高的職務消費機會嗎?問題是,當官員代表過多,自己審自己,能不通過預算案?
還應該嚴格問責機制。為何幾百個文件管不住大吃大喝?一方面固然是因為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”,另一方面也與問責力度偏軟有關。如果對膽敢超標的官員一律就地免職,還有多少官員頂風作案?
揣進腰包的腐敗應依法嚴懲,不揣進腰包但糟蹋公帑的腐敗同樣應嚴懲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,政府運行成本過高,政府公務員搞特權腐敗追求自我享受,其嚴重后果就是對全社會所信奉的公共價值的否定,最終將導致政府公信力或權威的下降,社會規(guī)則、社會責任、社會信任流失,使社會失去基本的安全、穩(wěn)定和秩序。此非虛言,不可麻痹。
王石川(江蘇 職員)